在此背景下,对康复医疗行业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有助于在养老和医疗的产业基础上探索和尝试“医康养”模式,有助于衔接医疗和养老,有助于打造“医康养”融合的养老模式。
一、康复医疗行业基本概况
康复医疗是一个运用多种手段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康复医疗与临床,保健,预防共同组成全面医学体系。康复医疗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疗实际应用领域中,康复医疗与临床医学相辅相成。临床医疗以疾病为主体,以治愈为目的,以人的生存为主,医生主要抢救患者和治疗疾病;康复医疗以病人为主体,以恢复功能为目的,以人的生存质量为主,使有障碍存在的病人最大程度的得到恢复。
表:康复医疗与临床医疗的比较
中国康复医疗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美国相比晚了60余年。是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现代新学科的硕果之一。1988年之前,我国康复医疗行业开始起步,一些大型三级医院开始设立康复医疗科。1988年我国成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我国康复医疗产业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始设立康复服务机构。我国康复医疗真正开始快速发展是在2008年之后,汶川地震导致康复需求激增,康复干预凸显了康复医疗的意义与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我国对加快发展中国康复医疗事业的重视和扶持程度。
二、康复医疗产业图链和产业谱
康复医疗产业链较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上游是康复器械、药物生产商;中游是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以及部分出售康复药物及器械的零售药店等机构;终端则是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
图:康复医疗产业链图谱
康复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较为分散,高端康复医疗器械国产率较低;民营康复医疗机构占据主导地位,但行业较为分散、龙头企业商业盈利模式尚在探索中;康复需求群体潜在规模庞大,尤其是老年群体、慢性病群体、残疾群体、重疾群体等。受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供给服务主体、技术创新等多因素驱动,未来康复医疗行业将是下一个黄金赛道,未来可期。
三、康复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康复医疗产业基本特点:
渗透率低、目标人群多元、体系建设与国外差距较大、公立医院资源短缺且难以负荷多元化的康复需求
一是需求端渗透率较低,由于患者康复治疗意识弱、支付能力有限等因素,康复医疗的渗透率仍处于低位;二是需求端目标人群多元化,从诊疗需求向消费类拓展;三是我国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建设与国外发展差距较大,尚处于资源补充和基础建设阶段;四是康复医疗行业的公立资源短缺、技术与资金壁垒较低,且开放医保定点申请,公立等级医院主要承担(亚)急性期康复需求,但资源不足,且集中在骨科和神经康复,难以负荷多元化的康复需求。
2、康复医疗行业市场规模:
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一是需求端渗透率目前,中国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公立综合医院已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康复医疗科体系,民营专科医院已形成了规模化、体系化的发展态势。然而,中国康复医疗整体规模还比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021年我国康复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约1011亿元,随着老龄化人口结构占比提升,对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各层面需求日趋增加,居民用于医疗健康的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预计2025年中国康复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2686亿元,2021年至2025年CAGR约为38.5%,整体市场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图:2019年-2025年中国康复医疗服务规模以及空间资料
来源:艾瑞咨询
3、康复医疗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公立医院总体资源占优,民营医院后发优势明显
根据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康复医院50强榜单,共涉及20个省市,上榜最多的省市为北京(6家)、江苏(5家)、上海(5家)、浙江(5家),合计占比42%,由此优质康复医院集中于北京、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
图:2019年艾力彼康复医院50强地域分布资料
来源: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
4、民营康复医院核心竞争要素:
区域、发展模式、器械设备、人才四驾马车
第一是区域:地区康复意识较强、医保资金较充足、患者基础较大、公立医院康复科供给较为缺乏、拥有较为完善的转诊机制。
50强中16家民营康复医院数据可以发现:16家医院主要位于北京、江浙、沿海地区,该部分地区经济较发达,患者康复意识较强,医保资金较为充足,也有医院位于湖南、安徽、河南等地区,该部分地区康复需求较为充足,人口密集,还有1家医院位于江西,当地公立医院康复科较为缺乏。由此,地区康复意识较强、医保资金较充足、患者基础较大、公立医院康复科供给较为缺乏、拥有较为完善的转诊机制的地区更有利民营康复医院的发展。
第二是发展模式:“大专科,小综合”,拥有康复特色专科的康复医院发展较好。
前50强中16家民营康复医院主要采用“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以康复科为主,以部分临床综合科室为辅。康复大专科是指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医疗,体现高水平的专科实力,需要明确服务模式、理清康复流程、开展多类治疗项目:临床小综合则为康复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无需大而全,应针对主要康复服务重点设置相关临床科室,以实用、够用为主要原则。
表:优质民营康复医院大多具有特色康复专科
第三是器械设备:能够选择经济实用、与自身匹配,且拥有较强设备管理能力的民营康复医院竞争力更强。
面对繁多康复设备种类,且由于民营康复医院大多具备特色专科,能够选择与医院自身特色专科匹配、经济实用,且具备较强设备管理能力的民营康复医院则拥有更强竞争力。其次,医院对康复设备的管理能力也十分重要,医生和设备操作人员需熟悉设备的性能、适应症、注意事项等,操作人员能够熟练地操作器械,且医院应有专职人员负责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由此,对于民营康复医院,强大的设备管理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是人才: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扩充康复人才后续储备。
我国2019年康复执业(助理)医师4.6万人,按照每床至少配备0.3名康复治疗师的标准,我国康复治疗师尚存至少25万人的缺口,全国康复人才紧缺。民营康复医院之前通过引进公立医院知名专家形成一定人才优势后,为了保持长期发展,需要储备后续康复人才,通过统计前50强民营康复医院的情况发现,较多优质民营康复医院与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不仅能够跟随设备更新换代的发展步伐,提升康复诊疗技术,还能为医院积累后续人才资源。
表:优质民营康复医院通过与大学合作降低人才瓶颈资料
来源:各医院官网,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
5、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康复医疗迎来政策顶层设计文件
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残联八部委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意见》奠定了下一阶段康复事业高速发展的基调,强调了三级康复网络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康复早期介入、多学科合作和疑难危重症康复的重要性。
不同康复需求群体潜在规模大
中国是全球康复需求最大的国家,2019年康复需求总人数达到4.6亿人。分疾病看,肌肉骨骼疾病患者数量最多,2019年达到3.2亿人,其次为感觉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人群分别达到1.4亿人和0.6亿人。分疾病类型来看,康复医疗对应的患者人群主要包括术后康复群体、慢性病患者群体、残疾人群体、产后恢复群体等,尤其术后、重症等刚需性康复需求有待释放。
新兴技术赋能康复医疗服务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疗法、大数据、5G、AI等已成为推动康复医疗发展的强力驱动因素。数字疗法对于肌骨康复、儿童孤独症、精神心理疾病等诊疗效率的提升发挥了巨大效用;大数据+5G助力康复医疗信息化建设,发展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优化服务流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脑机接口等技术推动了医疗器械的进步,神经康复机器人、康复护理机器人、家庭康复诊疗设备等逐渐得到发展,产品趋于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但产品同质化与缺乏创新的痛点问题仍需解决。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医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消费逐渐从疾病治疗向全面康复转变,从而推动康复医疗发展。与此同时,为缓解患者的支付难题,医保改革不断发力,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推动患者需求释放,刺激康复医疗产业发展。
四、康复医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医保支付合理化、民营康复医院连锁化、远程康复/智慧康复缓解人才数量瓶颈是康复医疗行业未来最显著的发展趋势;就细分领域而言,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脏康复、老年康复、儿童康复细分领域发展潜力较大。
1、支付方面:医保支付项目覆盖面继续扩大,未来可能走向FRGs模式,商保逐渐纳入支付体系
虽然目前纳入医保的29个项目极大兼顾了各类康复领域及各类人群康复需求,但覆盖面仍需扩大。从医保项目来看,占支付费用较大比重的康复辅具费用在较多省市并未被纳入医保,患者自行承担的压力较大;从支付方式来看,我国目前康复医疗服务主要为按照服务收费+床日付费的医保模式,服务收费导致医保范围内的项目过度医疗,而不在医保范围中的项目进展缓慢,床日付费导致部分高床日费用的病患报销比例较低;从报销时间来看,享受康复医疗报销时间仅为半年,很难满足大多数康复需求所需花费的时间;从支付范围来看,医保主要针对住院费用结算,非急性康复期的费用无法有效支付。
随着我国康复医疗整体市场的扩增及高速发展,康复医疗支付体系也会愈加完善。其中,社会医疗保险支付将按照医疗的价值付费,“遏制无效医疗,支持有效医疗”,逐渐走向基于“功能”分类的预付制(FRGs),商业保险则会在相关部门的助推及市场刺激之下逐步纳入我国康复医疗支付体系。
短期内,二者将保持以“医保为主,商保为辅”的模式,分别适用于基层群众以及高端人群,而后随着商保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大健康支付、健康闭环,商业保险机构将从服务用户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关注康复医疗项目,逐渐形成医保、商保虽各有侧重,但相辅相成的康复医疗支付体系。
2、竞争要素方面:民营康复机构走向连锁化,四大要素成为核心竞争点是未来发展趋势
美国康复医院龙头企业通过持续收购扩大版图。美国有3家主营康复医疗服务的上市公司:EHC、SEC、KHL,3家上市公司皆通过持续收购扩大业务版图。
我国政策明确提出支持民营康复医院连锁化。《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医疗中心,增加辖区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
康复医院能够形成连锁化的原因在于:康复医院对大型设备、高学历人才的依赖程度有限,进入门槛较低,且盈亏平衡周期较短,利润水平偏高。规模越大的民营康复医院对设备厂商的采购量更大,议价能力更强带来成本优势,且大型民营康复医院品牌影响力及业务覆盖范围更大,对患者及医师的吸引力加强,获客优势及获医优势加固,且基于获医优势能够提升医院的专业服务能力,由此,医院护城河逐步加深,竞争力越来越强,能够抢占中小民营康复医院市场份额,获得更高市占率,形成民营康复连锁。
3、技术趋势方面:技术赋能远程康复/智慧康复,引领康复医疗新发展,同时可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人员的短缺的问题
远程康复是指以专业远程康复系统为基础,持续升级相关技术,配合智能的居家康复设备,意在能够大幅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和肢体控制能力,有效进行康复延续,减少功能恶化的危险。未来,随着民众康复意识的觉醒以及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远程康复将持续推动康复上门、康复进家进社区,还将发展出康复互联网医院等多种形式,彰显康复医疗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宗旨。
根据WHO报告,至2035年全球将会有大约1290万医护人员短缺,在人员短缺的现状下,智能康复设备能够有效缓解人力瓶颈、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效率,例如智能医疗机器人能够按照要求自主、安全移动,能够帮助医生、护士完成部分工作,未来随着研发持续推进,甚至能够实现全力治疗。其次,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VR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医院的建设有望全面提升诊疗效率,例如上海永慈康复医院,通过建设多层次的内外网络,实现医院设备随时接入互联网,便于设备管理:医院还通过集中式的数据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各类数据系统,全面提高康复医院的运营效率、诊疗质量。
4、细分领域方面: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脏康复、老年康复、儿童康复细分领域发展潜力较大,有望成为黄金赛道
根据原卫生部《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康复医院至少设骨与关节康复科、神经康复科、脊髓损伤康复科、儿童康复科、老年康复科、心肺康复科、疼痛康复科、听力视力康复科、烧伤康复科中的6个科室,毕马威从“市场吸引力”和“市场进入能力要求”2个维度,针对11个康复医疗科室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明确5个未来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的细分领域,分别为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脏康复、老年康复、儿童康复17。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脏康复、老年康复、儿童康复是发展潜力较大的细分领域。
5、机构方面:公立康复资源扩增,民营机构在短期内的压力提升,将进一步推动机构差异化发展
未来中短期内,由于政策促进了公立医院的康复科建设,以及一二级医疗机构向康复科转型,康复医疗资源得到补充。与之相反,患者的需求增速在中短期内虽会有所提升,但尤其在试点地区,或将不及服务的补充速度。所以在较为有限的市场空间中,民营康复医疗机构将会进一步与公立资源正面交锋。民营医疗发挥协同作用,不同于公立医疗机构,民营机构难以真正加入三级体系,在基础康复领域缺乏竞争力,而将集中补充高端、专科化病种的康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