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中国卒中学会发布“2024年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体医融合 战胜卒中,”并发起举办“2024年世界卒中日”全国健康科普志愿活动。
1.认识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俗称“中风”,是一个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疾病,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患者得病后的治疗往往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关注年轻人的卒中风险尤其重要。
2.预防脑卒中
今年,世界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WSO)发布的“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是“Harnessing the power of sport to be Greater Than stroke”,倡议利用体育运动的力量来预防和战胜卒中。这一主题呼应了世界范围内对于卒中防控的共识,并强调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中国卒中学会也积极响应这一国际倡议,将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中文宣传主题定为“体医融合,战胜卒中”,充分体现了与国际共识的同步。这一主题更贴合我国实际国情,将体育锻炼与医疗服务紧密结合,也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的“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战略主题、“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等理念相呼应,为我国的卒中防控工作指明方向。
预防卒中: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卒中风险。世界卒中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 75 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卒中。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全民健身行动中也提到:定期适量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压、心脏病、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推荐,可以将有氧运动作为首选,包括但不限于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3.脑卒中后的康复
卒中后的康复:卒中后患者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体育锻炼和康复训练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到:“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指出,运动康复可通过抗阻训练、平衡训练等帮助卒中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以改善他们的情绪、睡眠和社交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例如,通过太极拳等中国传统运动形式,可以帮助卒中患者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缓解压力,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