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当代社会服务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
蓝皮书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未来进入“长寿时代”后,银发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还将进一步增加。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执行会长徐建中。主办方供图
蓝皮书回顾了20多年来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变化过程。其中提到,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4%,老龄化程度更进一步;2022年和2023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分别为14.9%、15.4%。预计2030年前后,我国老龄化程度将超过20%。
“作为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银发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它涵盖了传统的养老、医疗服务,并延伸至老年金融、文化娱乐、 智慧养老等多个领域。”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郑功成认为,这种经济形态的崛起,不仅反映了老年人群体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更展现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潜力。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执行会长徐建中表示,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赖于劳动密集型户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银发经济的兴起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促进老年消费、拉动内需、激发创新等有利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